2021年这类交易账户或迎来终结,银联终于要出手了!

2021-04-28

近日,银行业监管逐渐在账户管理上加大力度,越来越多的银行公布具体治理举措。日前,中国银联也宣布加入到治理方行列中,为各大银行联合治理助力。

4月25日,中国银联在官网发布公告《银联联合各方加强账户风险防控 强化“睡眠卡”管理》,称中国银联将联合各家商业银行,共同加强“睡眠卡”管理工作。

 

随着移动支付及互联网金融愈发普及,不少银行卡使用率降低,演变为“睡眠卡”。而进入睡眠状态的存量银行卡,或将落入诈骗集团手中,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加强“睡眠卡”管理,不仅能降低银行卡资金盗用、信息泄露风险,也为电信诈骗、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关上大门。

 

针对“睡眠卡”治理,近期多家银行皆曾发布相关公告。2月8日,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将清理截至2020年末三年以上没有交易数据,卡主账户及子账户内存款余额为零,没有其他关联业务的借记卡。2月9日平安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对同一用户在该行持有5个以上的Ⅰ类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进行分批清理。此外,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及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皆表示将开展对个人睡眠账户的清理。

 

从各家银行治理公告来看,虽然各家银行认定标准不一,但“睡眠卡”认定标准的通常描述往往为“三年”“未发生交易”“余额较少”“不具其他业务”,其中“较少”的标准通常为0元至10元,而“其他业务”则指类似社保卡等特殊性质或签约关系。而在清理举措上,除去销户,限制账户交易功能的手段更为常见。

 

睡眠账户的出现,本质上源于“一人多卡”现象。据央行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人均持卡数量达6.4张,“一人多卡”现象催生大量睡眠账户,成为治理进程中的重要攻克点。

 

2016年,央行曾发布规定,同一客户在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张Ⅰ类账户银行卡,再次开户只能选择开立Ⅱ、Ⅲ类用户。但在个人账户分类管理相关政策前,我国银行卡管理曾长期处于宽松状态,逐渐累计巨量“睡眠卡”。

 

面向治理,银联表示将发挥自身数据风控优势,与各家银行建立可疑账户调查工作机制,开展风险用户信息共享,联合产业实时侦测欺诈交易。这意味着,拥有大量开卡习惯的个人或将在银行间纳入风险名单,由各家银行重点治理。

 

面对银行清理动作,持卡人不必过分担忧突然“被销户”。多家银行表示,睡眠账户的认定将保持审慎,提前告知客户并留出处理时间。农业银行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确认客户拥有睡眠账户后,将提前告知并依照其选择办理激活或清理服务,不会影响客户正常金融服务。中国银行方面则表示,拥有多张银行卡的客户应主动前往网点进行账户合并、降级,或说明各账户合理用途后申请保留。

 

业内人士指出,“一人多卡”不应全部归结到持卡人身上。此前部分银行为拓宽客群,开展各类营销活动,例如联名卡、专属卡或独家合作等,为持卡人办理多张银行卡制造需求。此外,银行卡销户手续仍具优化空间,简化销户流程可加大客户销户意愿。

 

从持卡人角度来看,及时梳理个人名下的银行账户数量及资产情况,开通账户余额变动短信提醒功能,清理、归并不常用的银行账户,拒绝个人银行账户买卖,提高对个人信息的风险管理意识,仍是在“睡眠卡”清理风潮中的明智之举。


2021开年以来,不少银行已完成睡眠账户的首批清理,银联此次高调入场后,或将加快各家银行联合治理工作推进,促使“睡眠卡”在今年完成清零。